一边遭受每逢佳节必被“催婚”的尴尬,一边打造日渐流行的“单身经济”,而另一边又积极投身火爆的相亲市场,这正是如今各位单身朋友们一系列令人谜之费解的操作,他们到底想要怎样?又是什么影响了他们进入婚恋关系呢?
居住在华中一城市的崔牧师自从带领教会以来,近年把很多精力一直投入到关注和重视建造家庭、处理和辅导婚恋关系问题中。尤其是,他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在辅导单身婚恋上。
根据他多年的情感辅导经验与思考,他发现社会和家庭两大因素对单身进入婚恋关系有着重要影响。
社会外部环境:压榨了情感成长的空间
崔牧师提到的社会因素,主要是指为人提供成长与生存的社会外部环境,主要有两个阶段,一是处于幼儿到成人的教育阶段,二是成年之后的生存阶段。
崔牧师认为孩子到成年的整个成长环境,也可以称为教育环境,限制了人从小就该随年龄扩大的社交空间。
他讲到:“或许在90后这一代人身上表现更为明显。这群孩子的成长环境大多是三点一线。在家有父母看,学校有老师看,孩子们课余但凡有点空余时间又被送去上培训班了。然而人的情感是需要发展的,这些在学业重担中成长的孩子根本就没有空间与时间去发展健康多元的情感关系。”
在这种很卷的外界高压环境下慢慢长大成年的这一代,好不容易迈入大学校园,空气一下子变得轻松自由了起来,但他们却又像羊群进入没有牧人看管的草场一样,变得迷茫与困惑。除了学习知识文化课,这一代人在其他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没有得到过正确的引导。而很快,他们又再次被推入快节奏的网络信息洪流中,找不着北。
崔牧师提到:“将近20年的时间都处于紧张和压力中、崩了太久的人还能对什么感兴趣?他们对工作不感兴趣。感情可比工作复杂多了,就更难感兴趣了。”
崔牧师认为人在情感方面的成长和身体、心理等一样,都需要成长时间,也有发展规律,错过了成长期就很难弥补回来。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没得到宽松的情感环境,在该成长的阶段一片空白,那到了年纪要求它突然建立起来,自然是不可能的。
社会:扭曲了婚恋价值的引导
“另一方面,在高压社会环境中的家庭关系也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夫妻、亲子关系,都存在不健康的现象,留给孩子的印象自然是负面、有压力的。再加上整个社会对婚恋价值观引导的扭曲,对原本处境艰难的适婚单身们更是雪上加霜。”
崔牧师所持的观点与当下社会流行的婚恋观并不一样。他认为:“正常情况下,要进入婚姻的条件一点也不复杂。只需要看个人的基本生活能力、在一个城市有住所(不一定是买房)、工作稳定。两个人能保证正常生活,就足以达到结婚的物质条件。只要两人有好的心态,过自己的小日子是没问题的。但社会要求有车、有房、高价彩礼……让年轻人看不到希望。”
以社会中对“学历”的要求为例,崔牧师提到:“找对象并不是公司招聘员工,来的人太多需要用各种条件来卡,比如拿学历筛选。实际上,找对象更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与对方相处,考察对方的工作、人际交往、解决问题的能力……只看对方的学历有什么用呢?对方有没有能力,通过现实交往就能知道了。有人会用学历限制对方,其他都好但学历不行就白搭;或者也有人觉得别的方面都有些问题,但对方有个高学历那其他什么都没了问题。这都是很僵化地看人。”
他还补充说:“当社会的经济压力大时,社会矛盾很容易转移到家庭内部;再加上网络的推波助澜,自由、女权等思想更肆意地灌注进人的观念。这些都会是社会对婚恋关系带来的负面影响。”
家庭:子女没能离开父母发展独立的情感
另外一个影响单身进入婚恋关系的因素就是家庭。家庭是每个人对亲密关系的第一体验,父母是婚姻关系的榜样。
崔牧师特别指出:“不论家庭关系如何,子女对家庭依附感太强,父母对子女的掌控欲太强,都会造成一个人没有空间在原生家庭之外发展自己独立的情感。在单亲、独生子女家庭中,这种问题更严重。”
“有三种家庭都有不利于发展情感成长的表现,问题的核心点在于与父母关系纠缠太深。”崔牧师讲到。
他说明了这三种家庭:
“第一种家庭——亲子关系过度亲密。养出很多‘妈宝’,他们没有完成与父母之间分离的过程,做事前先喊‘妈’。”
“第二种家庭关系——亲子关系过差。父母说啥都要杠,相爱相杀。比如女性从小和父亲的关系不好,那她从小就没能学会如何与异性相处;之前有个大龄单身弟兄分享说自己家中妈妈强势,爸爸较弱势,自己的弟弟也没有结婚,这明显就是原生家庭带来的后果,改变起来很难。”
“第三种是单亲家庭。孩子们从小到大受到太多道德绑架、心理负担很重。耳边听到的全是‘父母多不容易呀……’带来过度的情感牵制。”
崔牧师谈到曾经辅导过的一个真实案例。有个小伙儿失业后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从此摇身变为“工作狂”,完全沉迷工作。甚至到周末,也觉得工作更爽,完全不记得其他安排。如果单纯看这个人进入不了婚恋关系,就会误以为他工作忙、没时间、压力太大……万万想不到“工作狂”的背后其实另有隐情。
崔牧师解释说:“这个小伙儿来自单亲家庭,父亲每天都得打电话过来。其实小伙子找的工作工资并不高,但他一头扎进工作,其他都不管不顾,只因为工作刺激了他的兴奋点。这是在他紧张的父子关系、单调的人际关系中很难获得的满足与快乐。”同时,他也指出,“一个正常人会有工作、家庭、朋友、社交……各个方面比较平衡。一个偏离正常轨迹的人才会陷入一个极端的点上,让这个点变成他生活上的唯一。”
虽然外在的社会环境与原生家庭都是个人无法改变的,但崔牧师依然鼓励单身朋友们,多多走入现实生活,在群体中训练情感成长,调整和改变自我,常常是自己对了,遇到的人也就对了。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